<b id="p01nv"></b>
<wbr id="p01nv"></wbr>
    <source id="p01nv"></source>

      <video id="p01nv"></video>

      此頁面上的內容需要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獲取 Adobe Flash Player

      他山之石 為耕者謀利 為食者造福
      當前位置:首頁 > 他山之石
      國外農業產業化研究
      發布日期: 2013/8/13

          一、美國農業產業化概況
          1.合作模式
          作為典型的市場經濟國家,美國農業己實現高度的產業化。美國的農業產業化起步于20世紀五十年代,到今天,布局區域化、生產專業化、經營一體化、服務社會化的產業化大格局己全面形成。從20世紀50年代以來,美國農業出現了農工商一體化經營的趨勢,使產前、產中和產后各部門有機結合,以降低市場風險,減少交易費甩,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農業一體化的模式主要有三種:
          (1)垂直一體化農業公司。即把農工商置于一個企業領導之下,組成農工商聯合的農業公司,并迅速發展,形成產、供、銷一體化模式。這種方式中,由于農業公司資本雄厚,科技水平高,經營規模大,具有較強的競爭優勢,所以,一般處于支配地位,從事農業只是一種兼營,實質上它是壟斷資本對農業的一種參與和有形控制。在這里,公司把農業產前、產中和產后各環節納入統一的生產計劃,實行統一領導,分級管理。公司與農戶(農場主)的關系是共同體內部的關系,其所形成的收益,在農工商聯合的相關環節產業間或參與主體間進行分配,比較效益較低的產業和環節(如初級產品生產環節)可以獲得達到產業平均利潤率的補償或保護。
          (2)合同制經濟聯合體。農場根據產前、產中和產后的需要,與有關企業簽訂物資供應、產中服務和農產品銷售合同,確定各種交易活動的時間、地點、內容等相關條款。從而通過合同把農場與企業聯結起來以帶動農業共同體發展的組織形式。在這種以合同為紐帶的農業共同體體系中.農戶農場主)與有關企業通過合同聯系在一起,形成經濟聯合體,以便降低市場風險和交易成本,提高經濟效益。農場與各有關企業都是獨立的經濟實體,獨立進行生產經營活動,分別核算,自負盈虧.這種經濟聯合體,屬于不完全的垂直一體化經營模式,這種模式在美國農業中一直占有較大比重。特別是在畜禽、水果、蔬菜等產業已占據主導地位。
          (3) 合作社的一體化經營。美國的農業合作社,稱為農場主合作,因為美國農民不經營規模大小都叫農庭農場,農民就叫農場主。20世紀中葉,隨著農場專業化水平的提高,合作社得到了進一步發展。同時由于農業公司的迅速發展,使大批中、小農場瀕臨破產,中、小農場為了增強競爭力,避免被大公司吞并和破產,在政府的扶植下組成各種類型農業合作社。美國政府也采取了鼓勵和扶持農業合作社的政策。農場主合作社除生產中的基本環節主要由農場主來完成外,其余產前、產中和產后服務,都是通過一個或幾個合作社按照章程規定來完成的。因為一個農場,可以同時參加一個或幾個不同類型的合作社,如物資供應合作社、農產品加工或銷售合作社。盈利按照章程規定進行分配,這種合作社大都屬于橫向一體化模式,即同類項目合作、同類項目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利益共同體。
          2、物流配送模式
          美國農產品物流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批發商經營規;。美國農業生產和貿易居于世界領先地位,主要是以家庭農場為主進行生產,農場規模平均在100公頃以上,農產品物流量大而且頻率高。農產品特別是鮮活農產品的物流,大概五成左右是經由批發市場完成的,其余則是通過“產銷直掛”的方式來實現。在最為先進和完善的物流理論指導下,美國擁有一個龐大、通暢、復合、高效的農產品物流體系。其中借鑒的經驗有以下幾個方面:
          (1)充分發揮政府的調控作用,營造良好的物流環境。美國是目前世界上物流業最發達的國家,物流在經濟社會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政府重視對農業科研的投入和農業科技推廣工作,制定出臺了一系列促進物流發展的政策,并出資建設與物流相關的基礎設施,聯邦政府每年大約支出300億美元用于公路、水利等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大大促進了美國物流業的發展。美國推行自由經濟政策,不直接干預農民的生產活動和商品的購銷活動,但是每一個農產品流通環節都有明確的法規,維護流通秩序、提高流通效率。政府還提供權威性的信息服務。美國農業部有先進的農業統計系統,通過該系統,能夠全面而詳細地了解和掌握每一個農場的作物品種、面積、長勢、產量等情況,政府把這些信息進行匯總處理后,定期發布,以此來指導農戶的生產經營活動。
          (2)具有發達而完善的農產品物流基礎設施和設備。美國擁有非常完備的交通運輸設施,呈網狀分布的公路四通八達,高速公路遍布城鄉,公路呈網狀結構,能夠直接通往鄉村的每一個家庭。鐵路運輸也十分方便,一些農產品收購站和倉庫、加工廠建有專門的鐵路線。另外,美國的通訊設施和網絡十分發達,逐步形成了以信息技術為核心,以儲運技術和包裝技術為支撐的現代化物流裝備技術體系。
          (3)農業信息體系健全。信息引導是一種事前控制。在美國,計算機網絡技術在農業領域已經廣泛普及,通過網絡,共享網絡中的信息資源,實現了生產者、運營者和銷售者計算機聯網,農場主足不出戶就可以了解農產品期貨價格、市場供求信息、氣象資料等情況,還可以進行網上交易和咨詢等活動。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已經是世界農產品價格的形成中心,對全世界的農產品價格都有導向作用。美國各農產品市場主體也同樣通過芝加哥期貨交易所來了解市場行情、獲取價格變化信息,各種農業網站和信息咨詢公司也為農民了解信息提供了方便的途徑。
          (4)農產品物流服務的社會化程度高。隨著農場規模的不斷擴大和生產力的不斷發展,農場主自身的力量已經無力兼顧產前、產中和產后等所有工作,因此,相繼出現了大批為農業服務的各種組織和公司,形成了完善的社會化服務體系,把農業從農用物資的生產和供應、農業生產到農產品的收購、運輸、加工、包裝以及銷售等環節組成一個有機的整體,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美國一體化農業。只要有需要,就會有人提供服務。在一體化農業中,原來必須由農場主自己動手的工作改為由專門的組織和公司來代替完成,如產前和產后的工作都可以由專門的服務公司來承擔。農場主參加的銷售合作社、政府的農產品信貸公司、農商聯合體、產地市場或中央市場的批發商、零售商、代理商、加工商、儲運商和期貨投機商等是連接農產品供需的物流主體。這些物流主體規模較大,承擔了全美農產品的運輸、保管、裝卸搬運、加工,包裝和信息傳遞等功能。據統計,全美近l/3的農場主通過合作社出售谷物。各種行業協會如谷物協會、大豆協會等為農民提供有力支持,代表農民與政府交涉,在農產品產銷中發揮著積極作用。
          3、一體化農村科技服務體系
          由政府、農學院、私人機構相結合,實現“科教推"一體化,是美國農村科技服務體系的一個典型特征。美國農業科技成果對農業總產值的貢獻率在70%以上,其農業科技成果的推廣率也達到了70%。這與美國具有較為完善和高效的農村科技服務體系是密小可分的。美國是一個農業勞動力相對缺乏的國家,因此,美國農村科技服務最初是以實現農業機械化,進而解決農業勞動力短缺作為其根本目標。美國的農村科技服務體系在1862年開始建立,到1914年初步形成。在這期間,美國相繼頒布了三項立法,從而美國的農村科技服務體系也就相應地由三部分組成,即以大學農學院為中心,農業教育、科研和推廣三位一體的“科教推"一體化服務模式。
          該模式主要包括農業教育體系、農業試驗站體系、農村成人教育和農業科技推廣體系等內容。從美國的農業教育體系看,19世紀上半葉,美國許多州和地方農業社團通過創立工業學校、農業技術學校等使農業高等教育逐漸興起。如1854年威斯康星大學便開設了農業化學課,把科學直接運用于農業生產,同年賓夕法尼亞州成立了“農業高級中學”,目的是使年輕人能夠根據自身的需要學習科學、文化和實用農業知識,后來發展成了著名的賓州大學。1861年,林肯總統執政后,積極支持建立一個州立大學體系,強調研究農業和工業技術,并于1862年簽署了“莫里爾贈地學院法”。根據這個法律的規定,凡是接受該法律條款的,國會將根據該州在國會中議員的人數,按每人3萬英畝公有土地的標準撥給各州政府。各州可以用出售這些土地所得的錢來創辦和維持至少一個農學院或設有農業和機械工程系的大學,負責該州農業方面的教育工作,這就是“贈地學院"或“贈地大學”。目前,美國各州的贈地大學的農學院已經成為農業的教育基地,擁有專業的教師隊伍,招生規模也不擴大,學院里有試驗室,推廣系和試驗農場,并且結合當地的資源優勢和生產特開設諸如畜牧、奶牛飼養、農業化學、土壤學、園藝等專業。通過贈地法建立起來的農學院承擔了農業科研、教育和推廣的主要工作。從美國的農業試驗站體系看,美國農業試驗站的建立始于1875年,康涅狄格州率先建立了一個獨立的農業試驗站,進行農業科學試驗和研究土作。到1886年,全國已經建立起12個農業試驗站,其中11個農業試驗站都是設在農學院里。     
          1887年,美國通過了“哈奇農業試驗站法”,根據當時的法律規定,聯邦政府每年從出售公有土地的收入中向各州撥付1.5萬美元資助農業試驗站工作。
          在美國,從事農業科學研究工作的政府部門,除了各州的農業試驗站以外,還有聯邦政府的研究機構。隨著各州試驗站研究能力的不斷加強,聯邦農業部在農業研究中的主導作用,逐漸被取代。20世紀30年代以后,農業部的工作重心發生了轉移,由原來的農業基礎理論研究轉為主要為解決農場主的經濟困難方面。而在20世紀下半葉,各州的農業試驗站成為當地既從事基礎科學研究,又從事實用科學研究的研究中心。美國農業試驗站的研究經費來源廣泛,既有聯邦政府和州政府的支持,又有來自于私人企業的贊助。大多數農業試驗站的研究人員都在農學院任教,同時兼任研究和推廣工作。
          從美國農村成人教育和農業科技推廣體系看,在農學院成立以后,為了促使更多的農業勞動力及農村人口接受相關的農業教育,美國各州的農學院開始嘗試改進農學院的教材和教學安排。為了給不能上正規農學院的男女青年提供學習的機會,各農學院以舉辦講座、開辦冬季短期學習班等形式改進教學計劃。例如:康奈爾大學在1897年就制定了面向全州的成人教育計劃。紐約州政府每年撥款2.5萬美元支持該項計劃。該項計劃包括:
          (1)進行地方性教學試驗;
          (2)出版通俗的農場主讀
          (3)舉辦巡回的園藝學習班;
          (4)在農村學校中開展自然科學的教學;
          (5)開辦函授教學。
          這代表美國農業科技推廣體系已經開始萌芽。1913年,在38個州中的農學院都設有農業推廣系,由州和地方政府(縣政府)撥給的經費在100萬美元以上。為了保證農業科技推廣資金的充足供應,美國國會在1914年通過了“史密斯一利弗合作推廣法"。根據該法律規定,聯邦政府向接受該條款的各州每年撥付一萬美元,并根據該州人口的多少另加一筆款項,以擴大各州的推廣土作。“史密斯一利弗合作推廣法"的頒布和實施標志著美國農業科技推廣服務體系的最終確定。美國把各縣作為農業推廣土作的重點,各縣設有農業推廣站,站內的推廣員必須是農學院本科以上畢業,分別負責向農場主和他們的成年兒子推廣最新的科技成果。從而幫助農戶利用現代化的生產技術和企業經營管理知識有效地從事農業生產,確保農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勞動效率。在推廣中,主要采取舉辦農民講座和短期培訓班,以及提供經濟技術咨詢的方式。隨著經濟和社會的不斷進步,農業科技推廣的內容也不斷擴大,從傳統意義上的農業生產與管理技術,發展到包含及教育農民合理利用上地,保護自然資源和環境,合理規劃和利用保護土壤、森林、水利等自然資源與農村地區的開發方面的內容。除此之外,各縣的農業推廣站要兼顧以下兩個方面的工作:第一家政推廣。即組織農村地區的家庭主婦和他們成年女兒學習有關家庭管理的科學和技術,主要包括家庭預算、食品以及衣服的采購、兒童的照料、烹飪、營養、家庭布置和環境美化等。這是以農村青少年為對象的組織,組織青少年學習各種農業生產技術和科學種田的知識,從小培養他們經營農業的興趣和技能。
          二、日本農業產業化情況
          1.合作模式
          日本是以土地分散在小私有者手里的家庭經濟為基礎的農業,就其社會化服務看,主要依靠農業協同組織。日本農協全稱為“日本農業協同組合”,也就是日本的農民合作社。日本村村有農協,戶戶參加農協。農協是集農業、農村、農民三類組織為一體的綜合性社區組織,是農村協會的支住。作為農民的合作組織,在組織農民從事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向農民提供生產資料購買、金融、供給、技術經營指導等產前、產中、產后服務,形成了日本農業利益共同體的組織模式— “日本農協”。它在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提高農業、農村及農民地位,推進農業現代化、促進農村城市化過程等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目前,日本農協己經形成了一個包括地方性組織和全國性組織在內的完整體系,自下而上按地域范圍可分為三個層次,即市盯村層次、都道府縣層次和全國層次;鶎右允卸⒋宓刃姓䥇^域為單位組成農協。以基層農協為團體會員組成都道府縣級組織,以都道府縣級農協為團體會員組成全國一級的組織。日本農業通過農協,利用社會化服務的內容,把個體農戶組織起來,走合作化之路,實現農業現代化,農協通過它的各項事業組織、基層組織、各級聯合會在農村形成一個遍及農業生產、農業信貸、農資供應、農產品銷售、保險、醫療、生活指導、信托等領域的網絡。市場、企業、農民以農協為中心,形成了農來產業一體化的聯合體。其農業產業一體化有以下幾種形式:
          (1)加工企業+農協+農民,這種形式的一體化主要以畜產品、蠶繭、甜菜等工業原料為主。由加企業與產地農協簽訂合同,收獲后產品由基層農協向農民收購、集中外運轉售給加工企業 加工后再出售。這此加工企業往往是一些大型壟斷資本。
          (2)批發市場+農協+農民,這種形式主要適用于蔬菜、水果、水產品等容易腐爛的產品,一般由農協收購、整理、包裝后運到各地城市的批發市場以委托代理、公開拍賣的形式出售。
          (3)農協興辦的垂直一體化聯合體,農協除了農民代購代銷農產品外,還興辦一系列的運輸、儲藏、加工企業,進行農產品的多層次加工!
          2、物流配送模式
          由于日本農業生產者規模普遍較小,超級市場尤其是綜合性的大型超級市場的發展落后于歐美國家,農產品批發市場作用較為突出。綜觀兩種不同的農產品物流模式,發達國家農產品物流模式具有以下特征:日本、韓國以及我國的臺灣,是以批發市場為主渠道,以拍賣制為特征的農產品市場體系。這些國家和地區的特點是,人多地少和以家庭為單位的小規模農業生產;主要糧食流通實行政府控制、統一管理;蔬菜、水果、畜產品、水產品等鮮活農產品實行自由流通,批發市場是鮮活農產品流通的主要渠道。在日本,果蔬類商品60%由批發市場銷售;畜產品、禽、蛋、奶等的流通由農產品加工業壟斷資本控制,加工程度高。
          (1)、政府主導,推動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日本政府近處來從本國國情出發,大力進行本國出發,大力進行本國物流現代化建設,在大中城市、港口、主要公路樞紐都對物流設施用地進行了合理規劃,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包括高速公路網、新干線鐵路運輸網、沿海港灣設施、航空樞紐港、流通聚集地在內的各種基礎設建設。
          (2)、加強農產品物流硬件設施和信息系統建設。批發市場早己改變僅有廣場、倉庫和停車場的局面,配備有完善的保管設施、冷風冷藏設施、配送設施、加工設施等。日本的食品配送中心大都建有低溫和常溫倉庫、包裝加工設施等,開展加工、小包裝分解、分等分級、電子商務配送等業務。頻繁而小批量的配送是日本物流業的主要特色。
          (3)、農業合作組織是農產品物流的主要力量。農業合作組織以綜合性為主,批發市場最主要的產地供貨團體是農協,各大中小城市都有農協直接參加或組織的農產品批發市場,且相當活躍。農產品生產總量的80%-90%是經由批發市場后與消費者見面的。日本由于人多地少,自然資源有限,很難實現農產品物流的組織化,集約化和規;,為了解決小而分散的生產規模,降低農戶單獨進入市場的風險和交易成本,它們非常注重發揮農業協會的作用,并形成了以“海島模式”為特點的蔬菜物流模式。通過建立以中心批發市場為核心的農產呂物流體系,有效保障城市農產品的供應。
          3、雙輪驅動的服務體系
          以政府和農協兩條腿走路,使日本的農村科技服務體系在世界范圍內產生了示范效應,也成為日本農業經濟的一大特色。農業生產的發展水平與農村的生產規模是密切相關的,日本作為人多地少的國家,其生產規模具有絕對劣勢,但是日本的農業生產突破了小規模農業生產的限制,取得了突出的成績,必須承認,這依賴于日本高度發達的農協組織。
          日本現代農業經營所必需的各種社會化服務,幾乎全部是由各級各類農協組織來承擔的。日本農協全稱為“農業協同組合",是依據日本政府1947年11月頒布的《農業協同組合法》建立和發展起來的,其前身是日本的“產業組合’’。日本農協為農民提供的營農活動包括:提供農業生產資料和農用設施;代辦農產品加工、倉儲和運輸;籌集農業資金,辦理農業保險;從事營農指導,發展農業教育。農協的以上職能分別由不同的部門負責。為了適應農業經濟發展對農業生產經營管理者的管理和技術水平的要求,日本的各級農協組織中形成了一個十分完善的“營農指導事業"系統。目前,該系統在市盯村一級為綜合農協的營農指導部在中央和都道府縣分別由“全國農協中央會"和“農協中央會”承擔。各級農協相關機構中配備了專門的營農指導員。在1955年的時候,全國農協系統共有營農指導員6143人,每一農協平均0.5人。到1987年己分別增加為19345人和4.7人。營農指導員是農協的正式職員,一般都是具有中等或高等學歷的專門技術人才,其工資由農協統一支付。
          日本農協進行營農指導的重點包括:
          (1)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指導,即在土壤改良、灌溉排水、田區規劃等方面對農戶進行技術指導
          (2)農作物品種指導,即協助農戶因地制宜地選擇農作物品種和栽培方法。
          (3)農業機械操縱、農用設施使用和農藥化肥使用方面的技術指導。例如,在一種新的農業機械開始推廣時,營農指導員首先要接受駕駛和操縱訓練,然后再由他們把這些技術傳授給農民。
          (4)農作物栽培和家畜飼養技術指導。
          (5)統一經營和共同利用指導,即在一定區域內指導各農戶選用統一的農作物品種,使用統一種類的肥料、農藥和除草劑,統一澆水、施肥、中耕、除草,統一收獲、加工、倉儲和運銷,以共同利用勞動力、農業機具和農用設施,提高生產效率。
          (6)產地形成和地區農業指導。日本在農林水產省農蠶局設立了普及部,負責全國農業技術推廣的規劃、經費預算、組織協調、成果管理以及專門技術員的資格考試、普及員培訓、國際技術合作和有關資料收集、整理、發行。各都道府縣所屬農林部設有農業改良主務課,負責本地區農業技術推廣規劃的制定,改良普及員的資格考試、錄用和安置,編制農業技術推廣資料等。最基層組織是農業改良普及所,主要職責是負責所屬改良普及員聯絡、調整和對推廣農業技術、改善農家生活等進行指導。直接從事普及工作的有專門技術員和改良普及員,都屬于地方政府的職員,他們的任務是直接與農民接觸,從事農業及農家生活改善等技術知識的普及、指導。日本農業技術推廣有固定的經費。
          凡用于配給農業技術推廣人員、開展農業技術推廣的各種方法和手段、培養農村青少年的經費國家資助2/3,用于上述三項所需設備和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的培訓經費,國家資助1/2,其余由縣撥款。農業技術推廣資金,還實行貸款制度。其中“農業改良資金制度”為無息貸款,償還期為3—10年;“綜合設施資金”利息為年5%,償還期為25年。國家給農業技術推廣人員實施“普及津貼"制度,普及津貼額為月薪的10%;改良普及員為一般行政職務月薪的12%,專門技術員為月薪的8%。
          日本農村科技服務組織的形式有以下幾種:第一,農民成立自治的農民協會。
          協會通過多渠道籌資,開展產前、產中、產后的技術服務,包括加工、包裝、儲藏等各階段;聘請專家傳授技術;創建協會的農產品品牌等。第二,各級政府設立農村科技服務機構,聘請專家技術指導;設專項經費資助農業科技研究和農學院學生學習。第三,農協出面引進先進的設備和技術,各級政府都給予一定的資助,資助額度的多少,依據技術的先進程度確定,最高達到總技術經費的70%。
          三、荷蘭的農業產業化經營
          荷蘭是歐洲一個地少人多的小國,農業資源貧乏,但是創造了世界一流水平的農業產業化經營,其農業集約化、市場化和現代化水平都很高。
      荷蘭的農業土地產權屬于農民所有,在生產領域采用了家庭經營方式,在流通、信貸、加工等領域實行股份合作制。
          荷蘭政府的作用在于進區域生產經營計劃的宏觀指導與調整,而一切生產內容與范圍都由農民自己決定。宵民經營的農場有大型農場(50公頃以上)、中型農場(20-30公頃)、小型農場(10公頃左右)。荷蘭農業股份合作社主要是如何其主人均是一個或幾個(股份)合作社的成員,以入股的方式參加合作社。該組織的性質是“民有”、“民營”,即農民自己所有,農民自己經營,類似于我國的農村信用社。這種農民自愿組織、自己管理自己,在國家區域 規劃和宏觀指導下獨立自主經營的農業股份合作社,在荷農業管理中起主導和中心作用。其所生產的農產品占全國農產品的60%,市場上出售的牛奶90%來自于農業股份合作社,農民自己組織的股份合作社銀行為農業擔供的信貸占90%。荷蘭的農業股份合社在農產品的社會流通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荷蘭農業股份合作社是供、加、銷一體化經營,既承擔著供應生產資料、提供信貸、進行合作加工的任務,又承擔著農產品銷售的職能。在全國各地形成了嚴密的銷售網絡,而且大部分農業股份合作社批發銷售和零售網絡己遍及歐洲乃至全球,形成了暢通無阻的產業鏈。
          1、荷蘭農業合作社的組織模式
          荷蘭由于土地有限,糧食作物生產較少,農業主要以畜牧業、奶業和附加值高的園藝作物生產業主。荷蘭農來合作社遍及國內農業生產領域各個環節,無論是種子的培育、飼料肥料的供應,農機具的采購維護,還是農產品的加工、銷售、農民都可以通!∵^加入合作社得到解決。從合作社的經營范轉和服務內容看,主要有三大類。
          (1)供應合作社,農民通過這類合作社訂購種子、肥料、飼料等!
          (2)銷售與加工合作社。主要為農戶提供農產品的加工銷售服務。這類合作社的市場占有率一般在50%以上。
          (3)服務合作社,這類合作社各自提供不同的服務,如互助保險公司、聯合農機合作社、農產品倉儲、救濟服務、農業管理輔導以及信貸服務等等。
          2、荷蘭農產品供應鏈管理
          歐盟農業的發展,與其高質量的農產品供應鏈管理系統是分不開的。他們的
          經驗是:
          (1)歐盟政府的支持政策。政府把農業作為一個完整的產業來對待,包含了產品的生產、收購、加工、購買和銷售的全部內容。
          (2)發達的農產品物流服務。歐盟的農產品和食品零售商對于送貨時間、速度、產品的可靠性和質量提出的嚴格要求迫使零售商必須拿出完整的農產品和食品的供應系列。因此,他們在市場附近建立一個農產品和食品中轉站,貨物首先集中到這個中轉站,然后再在中轉站進行配送。配送中心收到貨物后,根據規范和要求,對農產品進行分類、調制、分割、包裝和貯藏,把農產品和食品及時運送到各個零售商手里。
          (3)先進的管理機制。歐盟的合作組織十分發達,各國都有農業合作社、農產品專門協會等機構,它們提供了與農產品產前、產中、產后相聯系配套的分級、包裝、加工、運輸等服務,有些合作組織甚至在國外有自己的銷售網絡,大部分的農產品通過合作組織集中到批發市場,以公開拍賣等方式銷售到國外市場。

      下一篇:沒有了
      分享到:
      更多
      在线网站观看Av_无码亚洲成v片在线播放_乱人伦视频中文字幕_99久久免费国产精品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