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少使用疫苗充分發揮機體免疫功能 發布日期: 2013/11/15 |
科技迅速發展,養豬技術、設備等日趨完善先進,但老病未除,新病又現,母豬利用年限、母豬年生產力等指標反而大不如前,疫苗現己成為人們防制疫病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對疫苗的錯誤認識和不合理使用,有時非但不能阻止疫病發生,反而干擾、破壞機體免疫系統,影響豬只健康與生產,諸多教訓值得反思。人醫的疫病防治理念和養豬先進國家豬病防控的成功經驗值得借鑒,維持機體和病菌的相對平衡穩定,才是保障機體健康之路。 1 疫苗 1.1 疫苗的概念 疫苗是一種由細菌、病毒、立克次體等病原微生物制成的生物制劑,是機體的“外源異物”抗原。動物接種疫苗后,通過體液免疫或細胞免疫,刺激機體免疫系統產生相應的免疫激素、活性生理物質、特殊抗體等保護物質,防止病原進入細胞,阻止病原對機體的傷害。當動物再次接觸這種病原時,免疫系統便會依循原有“記憶”,制造更多保護物質,阻止病原侵害,但對于群體疫苗有時候無法凈化根除病原。天花等疫病的防控疫苗功不可沒,但疫苗不是萬能的,更不是唯一的有效措施。 1.2 疫苗保護功能的局限性 豬的抗體效價取決于疫苗質量和豬體狀況,因抗體效價有一定消長變化規律。當疫苗和病原的抗原性和血清型一致,且在豬體內抗體效價達有效值以上時才能發揮功效。當疫苗和病原的抗原性或血清型不一致、豬體處于免疫抑制時,疫苗就無法發揮保護功能。 1.3 免疫麻痹 在一定限度內,抗體的產量隨抗原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疫苗抗原量不足影響免疫效果。但抗原量超過一定限度,抗體的形成反而受到抑制,這種現象稱為“免疫麻痹”。機體的免疫系統猶如彈簧,伸縮范圍是有限度的,面對抗原過強、過頻的刺激,免疫體系受到抑制、破壞,甚至不可逆損傷,導致免疫功能減弱或喪失。國家疫苗含量質檢僅有最低下限要求,廠商或用戶盲目提高接種劑量、加大接種頻率會導致機體免疫麻痹,引起免疫失敗。疫苗接種劑量和頻率絕非多多益善。 1.4疫苗并非必不可少 2011年12月2日據中國之聲《全球華語廣播網》德國觀察員薛成俊報道,2009年,H1N1甲型流感席卷全球。當時為了防止這一流行病在德國蔓延,德國衛生部門采取緊急措施,耗資數億歐元生產和購買了3 400萬支疫苗,但后來疫情的發生并沒有預想的那樣糟糕,而且對該疫苗的作用和副作用在醫學界還存在一定爭論,因此大部分人開始趨于理性,不再搶注疫苗,隨著后來疫情逐步的解除,僅用掉530萬支,剩余的2 870萬支疫苗現己大部分失效。2011年11月29日在德國中部城市馬哥德堡的垃圾焚燒廠工作人員對1 600萬支疫苗進行了銷毀,直接損失就達到2.39億歐元,這還不算銷毀工作中的花費。 2 人過敏防治研究的啟示一過于清潔乃至潔癖對健康無益 2.1 過敏 過敏癥是機體的變態反應,是人對過敏原的一種不正常的反應,當過敏原接觸到過敏體質的人才會發生過敏。過敏原有花粉、粉塵、異體蛋白、化學物質、紫外線等幾百種。過敏原是過敏病癥發生的外因,而機體免疫力低下,大量自由基對肥大細胞和嗜堿性粒細胞的氧化破壞是過敏發生的內因。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改善,患有過敏和潔癖的人群在擴大,我們無法消滅所有過敏原,只有提高自身免疫力,減少機體變態反應。 2.2免疫 美國杜克大學教授威廉姆·帕克在2006年第6期《斯堪的納維亞免疫學》雜志的文章指出,把實驗室鼠與在城市和鄉村中捕獲并殺死的50多只野鼠做比較研究發現,它們免疫系統有重大的差異。如果刺激野生老鼠的免疫細胞,它們幾乎沒有任何反應。但如果給予實驗室鼠免疫細胞同樣的刺激,則它們的反應幾近瘋狂。而且,野鼠的免疫球蛋白(具有抗體活性或化學結構上與抗體相似的球蛋白,是一類重要的免疫效應分子,主要任務是殺滅病菌和外來異物)水平比實驗室鼠高4倍,因此它們不會患病。這證明野鼠的免疫系統能對致命病菌進行防御,但是不會理睬那些無足輕重的刺激物,如過敏原或不嚴重的病原體。而實驗室老鼠的免疫反應正好相反,而且與人的免疫系統一樣,對很小的刺激物或過敏原都產生強烈的反應。 2.3 老鼠哮喘 威廉姆·帕克研究發現,環境比較干凈的發達國家,老鼠患過敏和哮喘的較多;而在較骯臟的環境下,如非洲一些地方,老鼠患過敏和哮喘反而較少。 2.4 寵物與過敏 人的免疫系統從小受到挑戰可能是一件好事。比如,孩子與寵物一起長大,從小刺激他們的免疫系統,從而避免以后患自身免疫疾病,對大多過敏原不再敏感、和平相處。更重要的是,由于同大自然接觸,可以接觸到許多病原體和刺激物,這樣在免疫系統中就會留下強烈而永久的記憶,將來再次接觸到同樣或同類的病原體時,免疫系統就會有效地動員起來,抗擊病原。 3 確保免疫質量 3.1 疫苗選擇原則 現有豬疫苗數十種,不可能也沒必要接種所有疫苗。根據本場情況針對性選用,宜少不宜多;不允許將不同廠家基因缺失苗在同一個豬場使用,即便是種豬和商品豬分開也不允許!有爭議的活苗要慎用,必須在專業人員指導下應用。先小群接種試驗,無明顯副作用或有確切效果時再全群接種。 3.2 疫苗佐劑 油佐劑(高分子佐劑)疫苗產生抗體較慢,注射應激較大,但是抗體維持時間長而平穩。如對母豬免疫,其目標是通過母源抗體保護仔豬,又要保護母豬本身,選用油佐劑的疫苗較好。因為這樣利用它產生抗體維持時間長而平穩特點,保證母豬長時間都處于較高而平穩的抗體水平,既可在產仔時把高抗體傳給仔豬,又可保護自身。水性佐劑(相對分子量低于40 000的佐劑)好抽易打,應激小,抗體產生快,峰值高,但是維持時間短,較不平穩。如免疫母豬,目的是通過母源抗體保護其仔豬,與母豬本身沒有關系的,選用水佐劑疫苗。因為這樣利用它產生抗體高峰快的特點,保證母豬在產仔時獲得高抗體即可,F在有些疫苗是水包油佐劑,既保持了油佐劑維持抗體時間長而平穩的優點,又克服了油佐劑應激大的缺點。 3.3 免疫器具 一頭豬使用一個針頭。要進行嚴格消毒,防止交叉污染。 3.4 冷鏈 在疫苗運輸、儲存、稀釋注射前,嚴格保持要求溫度,防止溫度反復變化,影響疫苗質量,導致免疫效果降低或失敗。 3.5 劑量 疫苗通過機體產生免疫應答才能發揮作用,免疫效果取決于抗原、佐劑等諸多因素。應嚴格按國家和廠家規定使用,因疫苗抗原不足機體免疫系統無法產生有效應答,而大劑量、高頻率的疫苗免疫除加重應激外,對豬的正常免疫機能產生干擾,導致免疫抑制、麻痹,機體暫時性或持久性免疫應答紊亂,不但不會產生免疫記憶,還會有很大的風險。特別是疫苗質量不過關或采用弱毒苗免疫時,可直接導致豬發病。 3.6 免疫時間 1)豬在健康時進行免疫,避免緊急免疫。在亞健康和發病期間,免疫功能低下,不能產生有效抗體和保護作用,甚至加重機體負擔,導致發;2)依據抗體效價確定免疫時機和免疫效果;3)根據有效抗體產生時間免疫間隔7-15天,宜長不宜短,防止免疫記憶應答減弱或紊亂,導致免疫效果降低或失;4)早期豬的免疫系統未充分發育,避免超免;嚴格按照廠家要求日齡、季節免疫,比如口蹄疫疫苗,35日齡前免疫應激大且不能產生有效抗體,哺乳期間依賴母源抗體進行保護。 3.7 免疫次數 機體對疫苗感應和記憶需要過程,加強免疫可提高抗體效價和有效持續時間。據試驗報道,口蹄疫疫苗交巢穴注射抗體效價顯著高于肌肉注射,仔豬35、70日齡注射口蹄疫疫苗后僅1/3豬達到有效保護值,三免后80%-90%達到有效保護值。 3.8 免疫順序 確保重點疫病和有確切免疫效果的疫苗優先免疫,比如豬瘟疫苗。 3.9 慎重聯合免疫 不同疫苗因異原蛋白、佐劑等因素,同時進入機體后有時加重應激、過敏反應,嚴重者導致機體發病。廣泛報道的某些喘氣病疫苗中的佐劑與圓環病毒2型疫苗一起注射就會加重皮炎腎病綜合征的病情、提高發病率,豬瘟疫苗與口蹄疫疫苗同時免疫容易出現嚴重過敏反應。 3.10 藥物 根據疫苗使用規定,免疫前1周至注射后10天內不應飼喂或注射任何抗菌藥物。如氟苯尼考、卡那霉素和磺胺類等對機體B淋巴細胞的增殖有一定抑制作用,能影響疫苗的免疫效果。免疫期間發病盡量采用非抗生素治療,如必須使用抗生素治療,待病豬康復后15天補免。 3.11 嚴禁使用發霉變質飼料 霉變飼料含有各種霉菌毒素,可引起肝細胞的變性壞死,淋巴結出血、水腫,嚴重破壞機體的免疫器官,造成機體的免疫抑制。 3.12 改善體內生態環境 人用微生態制劑提高免疫力的研究和使用由來己久。研究表明,以腸道雙歧桿菌、乳酸桿菌為代表的有益菌群具有廣譜的免疫原性,能刺激負責人體免疫的淋巴細胞分裂繁殖,同時還能調動非特異性免疫系統“吃”掉包括病毒、細菌、衣原體等在內的各種可致病的外來微生物,產生多種抗體,提高人體免疫功能。實踐證明,豬采食益生菌、發酵飼料可改善體內微生態平衡,降低消化道負擔,提高飼料消化利用率和機體健康。 4 淘汰亞臨床感染種豬 種豬豬瘟、偽狂犬病帶毒檢測,淘汰野毒感染豬。妊娠母豬自然感染低毒力或中等毒力的豬瘟病毒后引起潛伏性感染。豬瘟病毒通過胎盤感染胎兒造成垂直傳播,帶毒公豬也可通過精液傳染母豬。帶毒種豬通過垂直傳播和水平傳播,造成豬瘟的持續感染。同時,先天感染豬瘟的仔豬產生免疫耐受,反復注射疫苗不產生抗體,成為持續性感染的帶毒豬。 5 探討 5.1 尊重自然和諧相處,提高豬選擇性免疫功能 頻繁、大劑量消毒、免疫對豬是有害的!實踐證明,捕殺野生鳥類和砍伐樹木并未徹底消滅禽流感;野豬也無法強制免疫,它們是豬瘟等病毒的攜帶者;地球現存生物上百萬種,病菌是其中的一員,沒有一個生物個體是單一的生命體,它們相互依存,共同發展。疫苗、消毒劑、抗生素無法徹底消滅病菌,達到SPF(無特定病原)豬的健康與飼養環境(疾病剔除、空氣過濾、飼料飲水滅菌)!在豬生長過程中,減少使用疫苗的種類與次數。讓豬接觸部分病原體和刺激物,在其免疫系統中就會留下強烈而永久的記憶,將來再次接觸到同樣或同類的病原體時,免疫系統就會有效地動員起來,抗擊病原。讓豬風土馴化適應生存環境,機體與病菌相對穩定平衡。 5.2 創造通風、干燥、清潔、適宜溫度的豬舍環境 不管流感還是非典等流行病,無非采取隔離、通風、消毒基本措施,治療是少數,死亡是個別,大多通過自身抵抗力耐過康復。據流感發病資料顯示,流動人群、人群聚集地(學校、集會)為高發群體;移民社區、貧民窟受到的危害最大,惡劣的居住環境、語言障礙、貧窮和種族歧視、營養醫療條件差……,使這部分人更經不起疫病的沖擊,傷亡比例遠高于其他群體。 現代工廠化養殖,把動物通過限位欄、籠舍進行高密度、立體養殖,僵硬的水泥地面陰冷、潮濕,無法自由活動,如同囚牢一般,對動物的身心健康是極大的摧殘,同時給病原存在與疫病暴發提供了良好條件。被逼無奈,人們采取“藥物保健或脈沖給藥”,疾病暫時得以控制。隨之耐藥菌株和超級病菌出現,當疫病暴發時無藥可用,無計可施。同時由于長期大劑量抗生素的使用,使機體的免疫功能低下,機體微生態平衡遭到破壞,停藥或疫病來襲時機體發病更嚴重。 5.3 剪牙、斷尾、限位欄飼養弊大于利,還豬運動自由 5.3.1減少應激人體醫學專家通過“自我睡眠”試驗發現,良好的睡眠可使體內的兩種淋巴細胞數量明顯上升。睡眠時人體會產生一種稱為胞壁酸的睡眠因子,此因子促使白血球增多,巨噬細胞活躍,肝臟解毒功能增強,從而將侵入的細菌和病毒消滅。剪牙、斷尾、轉群、換料、氣溫突變等應激導致采食降低,免疫力下降,易發病。減少人為對豬的傷害,原圈飼養,減少轉群、并欄,降低爭斗與心理壓力。 5.3.2 提供充足空間增加運動 醫學專家對人進行的3項研究指出,每天運動30-45分鐘,每周5天,持續12周后,免疫細胞數量會增加,抵抗力也相對提高。運動強度是B淋巴細胞分泌功能改變的首要因素。限位欄等導致種豬缺乏運動,因肢蹄病淘汰嚴重,免疫力低下,仔豬難養,種豬淘汰率高。通過電子飼喂系統等設施的應用,還豬運動自由。改善豬的福利,不僅可節省人工和用藥,還可以顯著提高豬的抗病能力和生產水平。 5.4 規范生產 疫苗免疫是一項系統復雜的生物工程,免疫效果受諸多因素影響。國家應高度重視疫苗生產監督、指導和應用,減少人為事故,嚴懲違法、違規及生產責任事故廠商。 疫苗廠家應自律和提高完善生產工藝,現在同種疫苗有不同基因缺失型、不同佐劑、不同含量……,同種疫苗又分為普通型、招標型、規模豬場專用型、特供型,令人眼花繚亂無所適從。國外大部分疫苗生產企業己不采用轉瓶生產技術,改用大規模懸浮培養技術。轉瓶培養技術由于生產規模過大,每個班組每天接種轉瓶數達到千余瓶,很難保證零污染,過多的轉瓶根本做不到逐瓶進行無菌檢驗,僅靠肉眼觀察,根據培養液顏色變化排除污染轉瓶,很難做到萬無一失,只要有一瓶污染培養物混入抗原液中,就可能因內毒素引起疫苗的副反應。組織苗細菌超標,豬瘟苗牛黏膜病毒污染等急需生產廠家改善與解決。 養殖者應改善豬舍環境條件,提高豬的福利待遇與營養需求,把豬養好,提高豬的抗病力和免疫功能。在專業人員指導下應用疫苗,切忌盲目、超量、高頻率濫用疫苗。把豬養好,徹底改變抗生素加疫苗養豬的方法。各司其政,各負其責,豬病應不再是養殖不可逾越的鴻溝。 5.5疫病凈化 養豬王國丹麥的成功經驗值得我們借鑒。丹麥現已禁止在飼料中添加抗生素,通過動物福利保護法,更加注重豬的健康和飼養,F人均出欄豬數、生產豬肉和出口豬肉高居世界第1位。豬的料重比達2.3,平均日增重900克左右。母豬年提供斷奶成活仔豬數全國平均達25頭以上,在“丹育”公司的5家500-1 200頭基礎母豬的頂級種豬場中,母豬年提供的斷奶成活仔豬數達31-33頭。通過多年的努力,丹麥基本消滅了多種危害豬健康的烈性傳染病,如口蹄疫、豬瘟、豬水皰病、偽狂犬病、病毒性腦炎、脊髓灰質炎、結核病和旋毛蟲病等,保證了豬群的健康。養豬行業非常重視檢疫和防疫工作,極力消滅各種危害性疾病。當前豬肉的沙門氏菌檢出率為1%,世界上只有丹麥和瑞典能達到這一水平。檢驗疾病是否有效控制,最終通過凈化停止使用疫苗才是我們根本目的。 大家一起多方位多角度關心善待豬,改變藥物加疫苗養殖的思路,改善豬舍環境和營養,注重豬的福利待遇,合理使用疫苗提高豬自身的免疫功能,使其與自然和病菌和諧相處,我們一起養好豬。 |